产科疾病——产后感染

 母兽在分娩时或产后,生殖器官发生剧烈变化,排出的胎儿可能在子宫及软产道造成不同程度的粘膜损伤;产后子宫颈开张;子宫内滞留恶露以及胎衣不下等,这些变化都给微生物的侵袭和繁殖创造了重要条件。

 产后由于外阴部松弛,外翻的粘膜和垫草、笼网及尾部接触;胎衣不下及子宫脱出等,都可使外界微生物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侵入。另一种情况就是正常存在于阴道内的微生物由于粘膜的破损导致屏障系统功能破坏而侵入粘膜下层大量繁殖产生致病作用。

【病因】

1、胎儿过大,难产,产道粘膜损伤。

2、胎衣滞留。

3、产程过长,细菌感染。

【临床主要症状】

1、母兽体温升高,鼻镜干燥,拒食,大量饮水。

2、外阴部流出大量的恶露。

3、常卧于产箱内卷曲不动。

4、仔兽在窝内乱爬,不断发出异常的叫声,母兽不护理仔兽。

【诊断】

依据产后母兽的临床主要症状即可确诊。

【治疗】

1、产后注射0.5单位的催产素,促进子宫恶露排出。

2、拜有利1.02.0ml,肌注。每日1次。

3、氨苄青霉素每次0.250.5g,肌注。每日2次。

4、青霉素,080万单位;庆大霉素48万单位,产后分别肌注。每日2次。

5、百菌消—301200倍稀释,产前对垫草、笼网进行喷雾消毒;长效土霉素,每次0.250.5g,一次性肌注。每日1次。

【预防】

1、产前对垫草、小室严密消毒,防止细菌感染。

2、产后给母兽注射抗生素和小量的缩宫素对预防产后感染有效。

3、对难产的及产程过长的母兽必需使用抗生素以防产后感染。


新闻动态

NEWS